科技賦能,建造未來|大咖「論劍」2022智能建造項目行業研討會

4月23日,一場以「科技賦能 建造未來」為主題的2022智能建造項目行業研討會,在東莞松山湖萬匯雲谷科技產業園舉行。本次研討會由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深圳科創學院、XbotPark機器人部落和松山湖萬匯雲谷科技產業園聯合主辦。
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曹偉參加會議並致辭,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主任、深圳科創學院發起人、XbotPark機器人部落創始人李澤湘教授,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王誌傑,重慶市涪陵區委常委、涪陵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傅雲,重慶市涪陵區政府副區長張宇,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專家何清華,萬科集團南方區域事業集團副總經理、東莞公司總經理周嶸,大業科技董事長呂劍等50位政府、知名企業和學界代表出席了會議。
東莞萬科總工程師劉實逵,三一築工華南區域首席執行官梁建忠,中建四局副總工、研究院執行院長季永新,重慶大學教授劉界鵬,山河智能共性技術研究院院長何松泉為會議做主題報告。
智能建造迎來千年產業大變革,亟需創新突破行業發展困境
李澤湘教授是中國「新工科教育」先行者,二十年來深度參與孵化了大疆創新、雲鯨智能、李群自動化等近百家硬科技企業,成為中國科創事業的重要組成。近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數字化浪潮的席卷和信息技術革命的實踐,已經對建築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李澤湘教授表示,2021年全國建築業總產值達29.3萬億元,但在建築業高速發展背景下,發展模式過於粗放、勞動力短缺、利潤率持續走低等現實問題依然突出。對此,李澤湘教授建議,可以通過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產業體系、夯實標準化和數字化基礎、推廣數字化協同設計、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打造建築產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建築機器人研發和應用等方式,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在政策引導和支持下,李澤湘教授表示,這個「千年產業」的變革時機已經到來。
談及當下備受關註的建築機器人,李澤湘教授認為,當前中國建築建造機器人市場空間龐大,未來建築建造機器人應用規模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未來建築機器人發展前景廣闊,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建築業施工場地環境特殊,具有很強的動態性,機器人需結合場景快速叠代。另外,建築機器人行業屬於學科交叉行業,對跨學科人才要求高,需要有創新性平臺來持續培養人才。而這也意味著對整個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李澤湘教授建議,機器人開發周期長,所有利益相關方可共建智能建造創新生態。同時,行業也不能封閉發展,可通過打造創新平臺,整合外部資源,從而突破行業發展困境。
2022年,李澤湘教授發起智能建造科創聯盟。聯盟是由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HKCRC)、深圳科創學院智能建造創新研究中心、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清水灣智能建造(深圳)有限公司與多家建築產業龍頭企業,聯手打造的建築產業智能化的開放創新平臺,旨在建立系統性智能建造科創體系,構建跨行業多方協調機製,加強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協作,培養智能建造人才儲備軍。
當前,智能建造科創聯盟通過科創訓練營、高校合作招募等方式,已吸納數十名海內外知名高校不同專業背景的年輕人,通過「創新-研發-實踐」的培養模式,打造一支又一支有夢想、敢創新、爭進取的智能建造人才隊伍,並在過去一年時間內形成了一批智能建造領域頗具潛力的產品,得到了眾多行業專家的積極反饋,為團隊發展和產品進一步叠代提供了高屋建瓴般的獨特視野和寶貴經驗,雙方討論一直持續到會後。團隊認為,本次研討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與眾多跨領域大咖的熱烈交流,印證了科創鏈接建造的可行性。
李澤湘教授強調,創新的源頭來自於外部,智能建造創新生態需要相關方的共同努力。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國智能建造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實現建築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需要各行業的支持和協作,聯合政、企、校力量,努力打造智能建造人才高地,構築建築行業新格局,開啟產業新篇章。
李澤湘教授說:「五年前,我與萬科結緣,攜手開辦了從0到1智能建造創業營,想給做機器人的年輕人打造一個『家』。而這也是我與建築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五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攜手,想在智能建造千年產業大變革之際,用科技為建造賦能。」
萬科持續探索「智能建造」,號召企業積極參與推動行業發展
實際上,萬科多年前就開始了對「智能建造」的探索與實踐。東莞萬科總工程師劉實逵介紹,萬科的智能建造探索,可分為工業化、數據化、數字化、智能化四個階段。「萬科做建築工業化,主要通過三個途徑,即對標、研發與應用」。為推動建築工業化,2006年萬科在東莞松山湖建成住宅產業化基地;為推動數字化和智能化,萬科搭建了工地現場管理的綜合平臺智慧工地和匠心系統,以賦能建設項目的管理提升。劉實逵還稱,企業是智能建造創新發展的主體,在未來還需要大家有效投入,主動地參與,積極拉通要素資源,來推動智能建造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本次研討會主辦方之一,萬匯雲谷科技產業園也是萬科落戶松山湖的首個產業項目。自2020年底正式投入運營以來,萬匯雲谷已引入華為運動健康實驗室、FILA創新研發中心、國科中子、長工微電子、墨睿科技、康銘光電、中航邁特等30余個龍頭企業研發中心及高成長性科技項目。未來,產業園將在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布局基礎上,著重引進智慧運動健康、高端電子信息、科技成果轉化類項目,形成虹吸效應,打造運動健康特色產業集群。
緊跟建築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國智能建造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在研討會現場,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曹偉表示,建築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當前建築業主要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和大規模投資拉動,建築工業化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生產方式粗放、勞動效率不高、能源資源消耗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同樣值得重視。曹偉認為,智能建築是建築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建築領域升級轉型,提高居住品質的關鍵所在。
當前,建築業迫切需要通過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與會人士認為,智能建造將遵循三個發展方向,一是打造研發隊伍積極探索建築機器人,逐步用機器代替人工,提升智能建造水平;二是加快打造建築產業的互聯網應用,進一步引導市場建立建築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建築領域的融合應用;三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為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需要不斷探索實踐。通過此次研討會,政府、建築企業和科技公司將共同努力,培育新人才,發掘新機遇,開拓新思路,致力科技賦能建築業,打造共生共融的未來建造新生態。